【大运发布厅】成都:大运会后将以市场化的思维来推动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

2023-08-04 20:14:42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8月4日讯(记者 张宇 摄影报道)8月4日下午,成都大运会召开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在会上表示,大运会场馆后续利用的问题是从筹办之初就开始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过去几年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场馆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举办重大赛事与全民健身充分结合起来,推动赛事的承载功能和群众的健身功能同步配置,既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又通过赛事植入赋能,来丰富多元业态,提升场馆的经济效益,目前应该说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曹雪峰说,在大运会结束之后,下一步成都将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体育先进城市的场馆运营经验,采取“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市场化的思维来推动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

在短期,着重是围绕引进高等级赛事,分类实施惠民开放,持续提升场馆的服务品牌和场馆的显示度。在长期,将着重围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业融合,做大体育集团,促进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推动大运遗产服务城市、惠及市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再推动、再优化、再提升。

在短期,将着重以场馆开放惠民为着力点,推动大运场馆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主要是落实两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持续发挥高等级赛事的引流作用,推动赛事品牌、场馆品牌的双向赋能,促进赛事遗产更好地支撑场馆的后续利用,吸引更多的赛事落户在场馆。大力推动场馆惠民赛事计划,计划从下半年开始陆续将在大运场馆举办22项国际赛事和38项全国性赛事,通过高等级赛事的植入,不断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还将大力推动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运会,推动这些大型顶级赛事在大运场馆举办。同时,积极申办世界田联田径世界杯并长期落户东安湖体育公园,积极申办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落户适配到相应的大运场馆,通过高频度、高热度赛事,持续提升赛事名城影响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成都需要、彰显成都特色,同时又是着眼长远、科学精细的赛事体系,让家门口观赛成为成都市民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第二是遵循场馆功能属性,按照“一场(馆)一策”的原则,分类实施场馆惠民开放,持续保持大运场馆的热度,满足市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体质。具体来讲,就是要落实全年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的天数不少于330天,每周免费或者是低收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35小时,按照这个要求持续推进大运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让广大市民走进大运场馆共享大运成果。同时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充分发挥学校的体育场馆参与全民健身的阵地作用。这次大运场馆有36处是改造场馆,这些改造场馆大量都是在高校里,探索建立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机制,进一步地满足市民举步可就的健身需求,支持全市青少年体育赛事在大运场馆举办,组织开展篮球、排球、游泳、射击、柔道、滑轮、乒乓球等赛事不少于200场次。

在中长期,将在赛事体系基本成型,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的基础上,分段转入探索市场化路径,努力形成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综合利用的成都之路,主要落实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政府在场馆运营中从直接的管理者转变为运营的监督者,推进这样的职能转变,秉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委托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场馆的运营效能。

二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及时帮助解决场馆运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着力为专业的运营团队和机构以及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

三是进一步推动体育场馆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注重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服务供给,注重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运营模式,促进以场馆为中心,体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丰富场馆的核心价值链,提升场馆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以场馆为核心的优质资源加速聚集、集群发展。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张宇)

关闭
精彩放送